近些年,單輛汽車車載顯示屏幕數量增長明顯,且大尺寸顯示市場接受度逐漸升高,但受到汽車終端需求不及預期的影響,今年車載顯示市場增長放緩,整體體量約近2億。然而,即使車載顯示沒有那么樂觀,但依舊有不少面板企業(yè)正在加速布局進入車載市場。
圖 | Omdia高級分析師林麟(左),與非網副主編夏珍(右)
全球領先科技行業(yè)研究和咨詢機構Omdia的高級分析師林麟表示:“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點,一是手機、平板、筆記本電腦等消費市場的下行,導致很多面板企業(yè)集中將重心轉向車載,但車載體量本身不及消費電子體量,導致車載顯示供應出現過剩,價格持續(xù)下降,對比消費電子產業(yè)下行趨勢,車載顯示也就多扛了半年;二是車載顯示的利潤雖然下降了,但比消費電子激烈價格戰(zhàn)下的虧現金流現狀還是好很多,如果不出問題,還留有正常的利潤空間,因此即使在去年五月就拉響了庫存警戒線,依舊有不少面板廠商繼續(xù)加大投入車載市場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當前車載顯示市場主要還是LCD的天下,從七、八寸的小屏到十幾、二十寸的大屏,而OLED和帶背光的Mini LED僅占少數。如果僅以中控屏一年8000~9000萬的屏幕體量來計算的話,OLED和Mini LED的體量約為100-200萬,市占率不及2%。
對此,林麟表示:“OLED和Mini LED的大批量上車還需要點時間,就像手機用OLED也是發(fā)展了那么多年才有了今天接近一半的市占率。當前,OLED的價格比LCD還是貴不少,通常一套車載LCD的價格在50~60美金左右,而同尺寸的OLED的價格要比LCD高兩倍不止,所以OLED大多被用在高端車型上,用來提升Tier1和整車的差異化優(yōu)勢,增加賣點?!?/p>
未來OLED的市占率一定會隨著技術的成熟、價格的下降而不斷提高,但并不會完全替代車載LCD,而是形成多種屏幕共享生態(tài)的平衡。
關于OLED國產技術的情況,林麟指出:“目前國內只有京東方一家企業(yè)實現了真正的量產上車,未來維信諾、天馬、華星光電、和輝光電都具備這樣的實力,當前處在一個驗證的階段,只是說市場是否需要那么多廠家供應,時間會給出答案?!?/p>
此外,林麟認為:“從技術層面來講,京東方等本土廠商并不比國外的LGD、SDC等大廠差,只是名氣小一些,在原有的供應體系中,很多國際品牌在選供應商時都是以大廠為主,比如法拉利指定跟三星合作,奔馳指定跟LGD合作等,而前面提到的這些大廠擁有了先入為主的優(yōu)勢后,后來者再進入就會有更高的門檻?!?/p>
綜上,車載市場機會依然存在,但不會像十幾年前那么多,而車載相關的各個零組件企業(yè)之間的競爭也開始變得激烈,因此2023年注定是車載顯示需要“謹慎前行”的一年。